刊名:当代戏剧
曾用名:陕西戏剧
主办:陕西省戏剧家协会
主管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
ISSN:1002-171X
CN:61-1040/J
语言:中文
周期:双月
影响因子:0.1626016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8)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
期刊热词:
图版戏画
这本书叫《史记》。
到底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呢?
一、既然名家的评价就是评价,那就先来看看熟读这本书的名家们的高论吧。
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评价说。 司马迁:其文笔直,其事之核,不虚不美,不藏恶,故称其实录。
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,《史记》的文章朴素凝练,简洁明快,无枝蔓之病。 浑然天成,滴水不漏,不许增一个字; 用词造句,别煞费苦心,少了一个字。
明代钱谦益在《物斋有学集》中说,司马先生以生命之才、世代知识、高视千载,创立了《史记》。 ”
清代史学家、思想家章学诚在史学理论名产《文史通义》中说:“夫史迁绚学,《春秋》之后只有一个人。”
梁启超认为“史界太祖,端推司马迁”,“太史公诚史界的创始者也”。 因此,他对《史记》主张“所有的学者都必须阅读”。
伟大领袖也钦佩司马迁,认为司马迁观潇湘、泛西湖、历昆仑、周览名山大川,怀之益广。
近代史上的翫伯颂认为司马迁是历史学的开山祖师。 《史记》是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; 《史记》是历史学的起点不朽的纪念碑; 《史记》是一部纪传体,但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,是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。
当然,还有鲁迅、郭沫若、郑振铎等文化大师,对《史记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即使没有读过这本书,也只是后人对《史记》的评价很高,这本书一定不会借“大作”之名吧。 想了解的历史,特别是上至黄帝、下至汉武帝晚期三千多年的历史,《史记》是不二之选。
二、具体评价如何具体评价这本书,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。
1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
纪传体通史是什么? 简而言之,它是一种以《本纪》和《列传》为主体的史书体裁,以人的叙述为主要内容,是一部贯穿多个朝代的历史著作。
《史记》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,汇集了《本纪》、《列传》、《世家》、《表》、《书》,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学术、文化、法令等诸多方面
从司马迁讲述的精彩故事和生动人物中,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理清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脉络,是研究史学的第一手资料。 了解王朝的兴亡,看十二本纪; 研究诸侯,看三十世家; 了解人物事迹,看七十列传; 十表、罗列人事年表谱; 八书总结各种制度。
2、“不美,不藏恶”的“实录”
古人称赞《史记》是“实录”,是“良史”。 这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坚持真理、坦率写书的精神。 本书无论是帝王将相,还是先贤圣哲,在司马迁的记载中,都摘下了华美的面具,抖落了神圣的光环,恢复了本来的面目。 这就是“不美、不藏恶”,这也是“良史”要做到和坚持的。
司马迁耻书,冷静刻画世间百相,其实也是寄托着悲悯人的情怀,表达自己追求的社会理想。
3、以人为本
大部分史书都以事件为线索,或者以时间为线索记载历史。 另一方面,《史记》是以人为本记述历史的第一部史书。
在《史记》上,告诉人物的方法不仅可以刻画人物做了什么、怎么了,还可以用心挖掘为什么这样做; 不仅探讨人物在历史中如何存在、如何生活,而且探讨人物的命运是如何决定的。 深邃的叙事与生动的人物刻画巧妙结合,《史记》形成了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。
《史记》的叙事诗创作者以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为主线,司马迁也是从细微的生活细节开始撰写的,但大部分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大的画面中展开。
在特别优秀的人物传记中,太史公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,着力凸现历史进程中人物的品格和思想,渗透着他对历史、人生的深刻理解。
《史记》上记录了皇帝、王将、刺客游侠、士农工商等约4000人的人物。 司马迁的人物刻画艺术,史无前例,把后世史书、散文、小说、戏剧等塑造人物的典范之作——的尖锐矛盾、生动的细节描写、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完美地融入其中,如:施明昊123 @
4、叙事方法独特
《项羽本纪》体大思精,叙事方法独特:对于事物发展的原因,写得很详细。 关于结果,我经常省略。 叙事翔实,笔法纵横,体现了他卓越的文本操作能力。
此外,在叙事中,作者还采用了白描、陈描、描摹等多种笔法,再加上“互现法”的巧妙运用,将宏大与细致的有机融合,立下了丰功伟绩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戏剧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x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1007.html
上一篇:戏剧论文摘要(戏剧论文摘要范文)
下一篇:中戏有芭蕾舞专业吗(戏剧论文怎么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