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名:当代戏剧
曾用名:陕西戏剧
主办:陕西省戏剧家协会
主管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
ISSN:1002-171X
CN:61-1040/J
语言:中文
周期:双月
影响因子:0.1626016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8)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
期刊热词:
图版戏画
王丽丹 ?译
1.家庭生活——就像那座比萨斜塔。倾斜,倾斜,但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。
2015年12月,中国国家话剧院举行的剧本朗读会以《比萨斜塔》开场。朗读会情形至今历历在目。当天的朗读者赵芮(女主角正是由她首演)朗读剧本时泪如雨下,数次哽咽,台下的观众也跟着黯然神伤,我也陪着落泪。朋友听说了,问我:这不是一出闹剧吗,怎么听着感觉像悲剧?悲剧当然不是,但闹剧也非尽然。关于闹剧这一体裁定位,后来我专门与剧作家本人交流过,她以自己对体裁不很在行为托词,不以为意。她当然有她的道理。剧中的幽默、讽刺、荒唐,均为地道的闹剧成分,而抒情呢?二十多年共同婚姻生活中的委屈、疲惫、迷茫、失望呢?也许正是《比萨斜塔》中对婚姻双方矛盾心理酣畅淋漓的再现,使其成为我翻译的第一部当代俄罗斯剧本。谁知道呢?也许正如朗读会结束时中央戏剧学院的同行们所说,俄罗斯剧作家特别会漂亮地“抖包袱”?
译后记
作者:王丽丹
本书收录了俄罗斯当代剧作家普图什金娜的五部代表剧作:《比萨斜塔》《她弥留之际》《不正常的女人》《在别人的烛光下》《我预先支付!》。这些剧本以喜剧和闹剧的形式演绎情感故事,塑造性格、身份各异的女性形象,探讨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抉择与困境。
(《我预先支付!》)
(《我预先支付!》)
14.怎么可以出卖灵魂,只有那些从未有过灵魂的人才不明白。
(《比萨斜塔》)
责任编辑:朱自奋
6.不爱的唯一方法是嫁给您。什么样的爱都不会在婚姻中存活下来。
普图什金娜笔下屈指可数的剧中人,个个生活态度积极,执着于做幸福人的梦想。无论生活如何不幸,命运如何乖舛,他们始终坚信自己的那只青鸟一定会飞来。营造和谐旋律的主角永远是“不正常”的女人,她们的爱情公式是“爱拼才会赢”。她们虽艰难活着,却绝不苟且,特立独行,执着于爱情,期待奇迹。她们对男人尽显宽容,尽管“我心中在哭泣”,却甘愿使其坐享渔翁之利。她们可以为男人编造善意的谎言,对去留迟疑之人晓之以理,对背叛视而不见,可以不计前嫌接受回归,可以为爱践踏法律,甚至为爱赴汤蹈火。关于女性故事的剧本,正如作家的一部剧名,无疑是为所有“受害者”竖起的一座“纪念碑”。
>>内文选读 :
(《我预先支付!》)
(《不正常的女人》)
5.可能存在不熟练的工人、蹩脚的裁缝、差劲儿的演员……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出色人物。糟糕的作家却永远不被社会需要!
(《她弥留之际》)
(《她弥留之际》)
《比萨斜塔:俄罗斯当代剧作选·普图什金娜篇》
13.我注定在生活中演戏,在戏剧中生活。
由翟小兴、赵芮主演的话剧《比萨斜塔》剧照
作为国家话剧院“2016秋冬演出季”首部新创小剧场话剧,中文版《比萨斜塔》于2016年10月首演,广受好评。第一季首演时,我看了三场,每次都情不自禁地流泪。2017年7月,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戏剧研究专家莫尼索娃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学时,正值中文版《比萨斜塔》在国家话剧院上演,我陪她观看了演出,印证了戏剧不分国界不分语言的说法。她看懂了全剧的每一处细节,跟着微笑,跟着忧伤。回国后,莫尼索娃撰写了两篇剧评,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发表。文章不仅对剧作家的巧妙构思和细腻幽默不吝笔墨,同时也对国家话剧院创作团体的表演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后来,2017年11月,中文版《她弥留之际》登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。2019年10月,重庆市话剧院将《比萨斜塔》再次搬上舞台。如今,这几部剧不仅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,而且经常参加全国戏剧艺术节及戏剧巡演,它们在国内很多高校的舞台上也频频亮相。
(《我预先支付!》)
4.爱一个人并因此而痛苦的人不总是正确的。不爱的人也并非总是错的。
剧本中,爱情故事光怪陆离:求之不得的爱,失而复得的爱,荒唐至极的爱,阴差阳错的爱,勇于放手的爱,迟暮的爱……这些爱情故事竟无半点雷同,人物的性格、职业、身份、文化程度毫不相似。读着剧本,恍如隔世,真的就似作家本人所言,她不愿意抄袭生活,读者因此会碰见“熟悉的陌生人”,会巧遇不合时宜的滑稽的善良。而卡夫卡的著名论断“善在某种意义上是绝望的表现”在这里是否存在呢?也不排除。在这些“爱情与命运的游戏”里,任何元素都可能缺失,唯有爱是不变的神话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戏剧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x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4/984.html